佛陀住世之时,不仅经常告诫出家弟子严格持守戒律,注重各种威仪,而且对在家信徒的生活和修行也十分关注。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就耐心细致地向在家弟子讲述了在家人为人处世的四种法。

佛陀一次与诸比丘弟子一起来到鸠娑村,到那个村庄之后,佛陀与比丘弟子前后围绕坐在一棵树下。当时村中的婆罗门及长者居士等人,听说佛陀的到来,非常高兴,都竞相来到佛陀所坐的树下,头面顶礼佛足。然后坐在一边对佛陀说:“世尊,您和众弟子一起来到我们的村庄,一定有什么事情要做吧?”佛陀回答说:“我在三个月之后,即将入涅槃。在入灭之前,我从毘耶离城起步,逐村问候,依次来到你们的村庄。”这些人听到佛陀即将入涅槃的消息后,悲伤欲绝,举手拍头,捶胸大叫。边哭边说:“呜呼苦哉,世间眼灭,我等不久将失去佛陀的指导言教。希望世尊您能再住世一劫,化导更多的众生。”佛陀告诉他们说:“你们不应当如此悲伤,世间有为之法,本来就是这样,你们不必再悲伤了,静心听我最后对你们谈话。”

于是大众才强忍泪水,低头默默听佛陀的教诫。这时如来就说:“你们应当知道,在家之人,有四种法应当修习。”接着佛陀告诉大家言:
一    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二    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
三    者愍念僮仆,知其有无。
四    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

佛陀所说的四种应当修习的方法涵盖了在家人的人伦道德和为人处世。佛陀在第一条中说“恭敬父母,尽心孝养”。这反映了佛陀对孝道的重视,佛陀认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恩德,在他们老年之后,理应得道子女的孝养,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佛教认为,父母养育子女之恩,深厚广大无与伦比。如果哪个做子女的不孝顺父母,将来就会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中受苦。如果众生孝顺父母,那么会得到诸天护持,福乐无尽。佛教的一些经典还详细列举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以此说明子女必须以孝行来报答。这些经典还指出,对于父母的恩情,做子女的若只是在生活方面奉养回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佛法化导,让父母能够听闻佛法、信奉佛教,接受三归五戒,然后修习三昧,成就无上智慧,最后获得解脱,这才算是真正的孝行。

佛陀不仅要求在家信徒对父母恭敬供养,而且还在多种经典中论述为人子女者应当如何孝养父母。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孝子经》和《善生经》中都有关于孝养父母的论述。

佛陀在在家人应当修习四种法的第二条中说“恒以善法,训导妻子”。本条中的妻子不仅包括现代汉语中的妻子还包括儿子。这是针对作丈夫的来说的,佛陀认为,作丈夫的应当在品行方面作妻子儿女的表率,做到真诚待人,恪尽为人夫与人父的职责。同时,对于妻子和儿女在品行和为人处事方面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的引导,使他们都成为品行端庄,善心待人的人。

对于作丈夫的奉行善法,佛陀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论述。其中论述内容最多的当属《善生经》。佛在《善生经》中对于作丈夫的职责有详细解说。经云:“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

在《善生经》中,佛陀对父母对子女的职责也作了解说。经云:“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 所须。”

从佛陀对一个男人对妻子与对儿女的职责可以看出,作为人夫,应当对妻子相敬如宾,给予衣食,将家庭事务托付给她管理;作为人父,应当教育子女去恶向善,对子女怀有无限慈悲之心,随时供给子女所需的东西。

佛陀在第三条中说:“愍念僮仆,知其有无”。本条反映了佛陀众生平等的观念。自古以来,僮仆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是低下的。有很多主人会经常对自己的僮仆飞扬跋扈,颐指气使,把他们作为自己任意指使,为自己效劳的工具。有的甚至把仆人称为家奴,对他们任意打骂,完全剥夺了他们的人格尊严。

佛陀认为,僮仆是服侍自己的人,僮仆在家庭中不仅照顾主人的饮食起居,而且还为主人料理家务,照顾孩子。他们为主人的家庭建设和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应当得到主人的尊重与关爱。所以,佛陀告诉这些在家的弟子,在平常生活中,应当经常以慈悲之心对待僮仆,感谢他们为自己辛苦的付出,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医药保障,从内心深处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跟随自己作仆人非常幸福,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履行仆人的职责,将主人的家庭照应得更好。

佛陀在《善生经》中对僮仆关系有更为详尽的论述。经云:“善生,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假。善生,是为五事教授僮使。”